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第一题、第二题,所有考生都必须作答。第三、四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第五、六题仅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未按上述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3.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该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主题:
《奥运遗产》时间:2008年9月9日嘉宾:韩乔生(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
易剑东(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主任)
王谨(《新京报》体育部主编)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欢迎做客中国网《半月谭》。非常荣幸地向大家介绍今天来到《半月谭》的三位嘉宾: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体育解说评论员韩乔生先生;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主任易剑东先生;《新京报》体育部主编王谨先生。欢迎大家。
主持人: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已经落下帷幕,它的成功举办已成为我们最美好的记忆。奥运会的成功,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奥运标准":场馆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环境有效的治理,高效的服务理念等等都是以奥运标准为前提予以实施的。现在这些标准已成为我们宝贵的奥运遗产。
主持人:作为体育解说员,韩乔生老师曾经多次近距离看奥运,解说和评论奥运,所以,对奥运精神、奥运遗产有更多独到的理解。我们就先请韩老师谈谈他这次参与北京奥运会报道的感受,以及他是如何看待北京奥运遗产的?
韩乔生:今天在座的很多都是专家,而且易剑东是专门从事体育媒体报道的大腕,王谨老师在体育文化报道当中应该说是"旗舰",在我们中国网这么多业内人士面前,我在这儿只能算是抛砖引玉。
奥林匹克对于人类来讲,是重要的物质遗产和文化遗产,对于北京奥运会,我个人感觉是带有东方文化色彩最浓的一届奥运会。我印象当中1988年,无论是视觉,还是场馆的建设,汉城奥运会上东方文化的理念与奥林匹克结合,都是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我想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时候,相信当时来自于东京的,来自于整个东方文化理念对于奥林匹克的贡献,在当时一定是史无前例的。亚洲的文化、东方的文化理念在奥林匹克这个本来是西方创始的体育和文化共同搭建的舞台上,有一次"三级跳".北京这一跳是东方人的"三级跳"当中最后一跳,体育跨越的比例是最大的。有这样一个三级跳的话,北京残奥会更让外国,特别是外国运动员感受到北京的奥运会像奥运会。
没有东方文化的奥林匹克,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有了东方的奥林匹克,才使得奥林匹克开始变得逐渐完美起来。什么时候奥林匹克大旗插上非洲大陆,奥林匹克才真正算是圆满。
这次奥林匹克提出一个"和",伦敦电视评论员讲,全世界知道中国文字是方块,但汉字"和"的识别率是最高的。
主持人:韩老师我还是得问您,您刚刚说了半天,主要说了北京奥运会对奥林匹克的影响,还有外国人通过奥运会对我们中国的一个感受的变化,那么我还想问奥运会及奥运精神对我们中国人自已有一种什么样的改变呢?
韩乔生:我理解主持人的意思,我这个人反应比较慢,属于慢型手倒立型。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今天的中国,通过体育的形式,让全世界感受到东方文化的巨大魅力。通过北京奥运会这个巨大的舞台,让全世界一起共同收看来自中国国情的电视直播,中国人品的电视直播,中国人人情味的电视直播,这比平时你花多少钱去做那些广告都强。我们知道华人在欧美国家很难进入到主流媒体,很难进入到真正的政界当中。在西方传统里,在英法德日意俄的印象里,甚至中国的男女还都梳长辫,现在电视转播一瞧,中国人穿得这么时尚。中国文化、中国风无孔不入。
奥运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中国人学会了与外国人接触时应如何应对。我们在跟外国人接触交往当中,应该更多学会西方人的幽默。东方的文化、服饰、装饰品,对于西方的渗透,远不如西方对东方的渗透,在北京奥林匹克大幕拉起之前,我们通过北京奥运会已然看到了曙光。
主持人:谢谢韩老师为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对话。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是问王老师的。北京奥运会是一个体育的盛会,对于新闻媒体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盛会。中国的新闻媒体在奥运会报道当中有哪些进步,得到哪些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今后做体育赛事的报道,以至于对新闻媒体的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王谨:从口才到涵养我都不如韩乔生和易剑东老师,我怕我说得特别没意思,大家可以鼓励鼓励我。我是在体育部做一个小的掌舵人,当时是成立了一个三十几个人的报道团队,因为奥运对于报社来讲肯定不是体育部一个部门的事,基本上是全报社的事,是举全报社之力做奥运会的报道。
奥运会给媒体人带来最大的启示,就是你需要做的是人的体育、人的奥运。用最简单的汉语来阐释就是人的奥运、人的体育。在奥运媒体战中没有失败者,没有胜利者,可能有一些专业媒体会死掉。对我们日报来讲,胜利在于理性、冷静地报道,中国人现在的国际形象,随着奥运可能会越来越好,因为你开放,你0PEN了。
王谨:奥运会结束之后,央视开始放所有参赛运动员的名单和头像,夺金牌的冠军和没有夺任何奖牌的运动员在同样时段出现,我觉得央视是进步了,这一点是绝对符合人文奥运的精神。包括一些纸媒,不像过去,像全运会那样去做,比如张怡宁夺冠,因为她是北京人就要大做,无论谁夺冠了,只要是北京籍就一定要做大,不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中国老百姓也理智了,就像这次美国女排打败了中国女排,没有人骂郎平。这就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主持人:柳传志曾经对记者说:"奥运带给中国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国际规则的认识",奥运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恢宏的体育场馆和激扬的民众锻炼热情,更应该是逐渐提高的"奥运标准",而这个标准不会随着奥运会的离去而逐渐失去,反而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中国社会的食品安全、空气质量的控制、环境的保护问题,还有自然和环境的和谐发展问题,在对奥运带给中国的标准化建设方面,中国如何坚持走下去呢,"奥运标准"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易剑东:这次奥运会的成功,包括国际奥委会的评价,其他奥运代表团的评价。第一个成功就是场馆的高标准化,甚至叫超标准化,美国媒体在奥运会之前对北京奥运会评价相当负面。但是现在却说我们的场馆、媒体服务设施、媒体村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难以超越的。
第二个是环境方面,一个是空气,另外一个是水。从空气的角度看,我们都知道买了口罩也不用,而且有13天是一级天气,颗粒物20,50到100是二级,维持13天非常了不起。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我们在北京生活这么长时间,也知道平常空气质量确实不是很好,外国媒体的担忧,其实是可以理解的。罗格说的那些话并非没有道理,这次确确实实让外国人感到很震惊。
第三个就是中国超热情的服务,包括全方位的媒体服务,这次IBC提供的面积是最大的,以往都没这么大,而且我们提供的服务设施不单是液晶屏,还有专门为奥运会考虑的问题。在奥运会场馆刚开始用了很多主席台,把主席台位置搞得很宽很大,这是国内普通赛场常见的,但是这次要求把媒体摆到最宽的位置,这个地方要设多少媒体功能区,干什么,多大的空间,以往我们都是没有经验的,这次都遵循国际标准换了,所以这次媒体得到空前的照顾。其实包括媒体志愿者,在各个志愿者里,普通老百姓不会了解媒体志愿者,但是媒体志愿者多达三千人,而且为此专门跟奥组委和八家大学签署三方协议,让外国学生做媒体服务。媒体服务都形成行业了,这次奥运会在这方面做的是最好的,其他赛事能不能延续这是我最关心的。
第四,这次奥运会期间,我们国家把自己很多的传统规则在奥运会体例下做了一些调整,大家看到了媒体村对外国人上网的放松。此外,外国媒体采访中国公民的很多限制都放宽了,有关媒体采访中国公民的政策,还会持续下去,奥运会结束之后还会延续,不会说停止,这是非常难得的。
另外从赛事举办本身来讲,我们国家办奥运会确实存在很大难度,这次组织了这么好的组委会和志愿者,志愿者方面我觉得永远不可能破这个记录,150万志愿者,哪个城市都不可能的,北京基本上1500万人,这个数字是相当难得的。所以这次罗格提议闭幕式让四个人当选委员,给志愿者献花,以往几届都没有。
说两句由衷的话,国际奥委会从来没有想到中国办的奥运会,对国际奥委会的执行规则做得这么完美、这么出乎他们的想象。同时中国有自己的特色,中国的人海战术注入了这么多新的东方元素和中国元素,有些国家想做都做不到。所以标准坚持了,自己又有特色,而且这些特色几乎是不可能再有的,所以北京奥运会空前绝后,很难被别的国家复制,很多指标上很难被超越。
韩乔生:要想打破奥运会的这种指标只有我们自己。
主持人:还是要补充一下志愿者,志愿者在这次奥运会当中是非常大的亮点,志愿者服务对我们以后志愿者的工作有什么借鉴经验?
易剑东:志愿者工作的管理难度较大,因为志愿者就是一次性管理者,招之即来,呼之即去。悉尼奥运会是比较好的,志愿者逃逸率是4%,雅典奥运会逃逸率通过各种统计是10%左右。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没有看到有关逃逸的报道,这个是很难得的。做志愿者工作有三点要说,不说教训经验,说说辩证思考。第一个就是微笑和专业问题,这个问题确实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韩老师参加过很多届奥运会,我也听很多去过奥运会的人跟我讲,经常是碰到一个志愿者,一直给你陪着笑,找了三四个人但是一直没解决问题。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微笑是最好的名片,在微笑的前提下还要注意专业。我们的学生专业是足够的,我们培训了一年,他们学了六门课,全部是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学生为志愿者的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跟很多企业的广告一样,要解决问题,不能光微笑。
第二,这次大学生量太大,中老年志愿者参加奥运志愿者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有些人做不了。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官员的陪同,这次用了很多大学生,有的大学外语系二、三年级的学生就担任很重要的职位,不是说他们做不好,就是各种志愿者机会满足方面,可能还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有一个外企的副总,从外国留学回来,亲自给我打电话,说很想做志愿者,现在做不了。他的外语没问题,在国外待了十多年,但是只能做社会志愿者,他想做更专业的。我想以后有其他的活动,可以丰富更多的渠道,能够保护更多人的积极性,甚至提高志愿服务的水平。
第三个,对于整个志愿者工作,我觉得在宣传方面,应该把奉献精神和社会的回报统一起来讲。我看到有一篇报纸写的文章,"请注意90%的志愿者是绝对看不到任何比赛的",这种宣传我觉得不太好,会造成不好的效果。应该宣传一些社会回报方面的情况,比如说做志愿者是对自己经历的一次很重要的补充,对找工作,或者出国留学都有帮助。志愿者是有回报的,但是我们老是羞于这种东西。以后在做大型活动的时候,其实可以光明正大地对志愿者做一些宣传,不要单方面宣传志愿者的无私奉献。
韩乔生:无论是奥运会,还是残奥会,我都接触了一些志愿者。我过去曾经写过关于志愿者的文章,我个人感觉到北京奥运会的赛事志愿者很具有中国特色。语言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在接受奥林匹克专项赛事服务方面,知识技能方面提高得比较快。
从赛事志愿者来讲,这次几乎清一色是大学生,这是北京奥运会赛事志愿者的一个特点。
我严重赞同易剑东老师在这方面的说法,我们在年龄结构上来讲,应该考虑要丰富一些。年龄大的一些人也有他的优势,比如说西班牙巴塞罗那游泳世锦赛,当地志愿者不是大学生,而是一般的家庭妇女。我的一位女同事要买内衣,人家志愿者还给帮个忙。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有的时候我们更多考虑了卷愿者在语言上的能力,但有些志愿者其实不见得非得是语言能力强的,人类之间互相帮助是共通的,像残奥会,如果多一些中老年妇女,她们可能更加温情,更了解照顾他人的规律,而很多大学生除了有自己个人独立生活经验之外,没有太多社会经验。
主持人:谢谢三位老师。现在是网友互动时间。
网友:谈一下奥运遗产方面,请问三位老师最看中的奥运遗产是哪个方面?谢谢!
韩乔生:北京奥运会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我把北京奥运会比做是东方文化在奥林匹克舞台上的第三跳。从这个角度来讲,东方文化、中国印迹本身,就是我们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留给人类的一笔丰富的遗产。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以媒体为例,媒体是奥运会的大眼睛,大嘴巴,通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心态,包括刘翔退赛,包括残奥会运动员射击的时候全场观众鸦雀无声。我们中国人通过奥林匹克给世界惊喜的同时,让世界清清楚楚认识到真正的中国面孔,看到真正中国人的模样,并且了解了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我觉得这恐怕就是北京奥运会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要说文化遗产,所谓遗产就是让后人一直在传颂着,一直翘大拇指的,1988年的汉城手拉手,东京奥运会在富士山脚下,演奏的很多日本的元素。开幕式表现的一个看上去很小的汉字"和",但是通过这个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实际上是整个奥运会,奥林匹克文化理念的核心,就是一个"和",聪明的中国人很好地扣住了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共同渴望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和".王谨:接着韩老师的话,学习易剑东老师,我也讲三点,除了鸟巢、水立方等物质方面的,更多的是精神遗产。第一个遗产就是常识的回归,奥运结束了,我觉得中国人回归了一个常识,奥运会就是一个体育赛事,更多中国人通过奥运会其实得到一些精神上面的愉悦,不管是体育迷也好,不是体育迷也好,我相信在半个月时间之内,都会抽出一部分时间在电视上,会得到一些精神上的愉悦,这就是一个常识吧。体育的本质就是给大家带来快乐。体育的本质、展方向,肯定是全民体育、全民健身,毛泽东说的一句话最正确,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当然现在已经好多了,现在各个小区都有一些健身设施,我记得刘建宏老师有一次讲座说不希望大家成为一个电视体育人,有NBA我看,有足球我看,现在正在打美网我在看,但是我不运动,这不是真正体育人,跟体育的本质相悖,如果这次奥运让大家认识到体育的重要,这是最大的文化遗产。这代人身体好,下一代肯定会好,根据遗传学是成立的。
第二个遗产就是开放的心态,奥运之前,包括圣火传递,中国面临了很多的一些所谓的"不利",在这个时候中国人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而且在以后很长的时间之内,甚至永远都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是一个好的遗产。任何东西都是可以说三道四的,就像我们所有人谁都有缺点,韩老师有缺点,虽然他的缺点很可爱,但韩老师的心态就是中国人应该有的心态。当时网上列韩老师语录,我相信他第一次看不太高兴,为什么后来自己都在整理语录,这就是一个很健康、很阳光的心态,别人说我吧,我完全能承受,而且可以转换成经济效益。这是一个很阳光的心态,很伟大的心态。
第三,就是参与意识,我们更多的是通过电视去参与,更多的在网上留言,讨论一下赛事来参与。顾拜旦说的,奥运还是要群众参与,顾拜旦开这个局就是做一个大party,让大家去玩,去跳,去放下酒瓶,放下雪茄,走到户外去运动。奥运作为一个平台,最大限度告诉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参与进来,参与其中,而不是做一个旁观者,做观众。
易剑东:我最看重两点,中国以后要办很多国际大赛,通过这次办北京奥运会,积累下两个方面的经验,以后应该继承下去。第一个经验是办国际大赛的体育方面的操作,这作为一项国际大赛必然要面临的基础设施,要迎接国际社会全方位的检验。第二点,体育本身的国际规则和自己的自我创造能力的结合,我现在最关心的是我们的国际大型赛事的媒体服务能力,是否能够把北京奥运会积累的经验沿袭下来,办一次国际大赛最终目的是什么?现在很多城市,包括一些省市级别政府,已经提出这样的口号,要建成国际体育之都,要打造中国体育名城,想通过这个扩展在国际社会美好的声誉,而媒体是首当其冲的,应该有良好服务和管理。而在这方面,有些城市并没有做好,奥运会以后,这支媒体运行服务团队,有很多会去国外,有些会解散了,而很多这方面积累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要利用起来。如果不重视媒体服务,有可能说是事倍功半,因为做得再好,别人说你不好,就很麻烦了。从目前这三届奥运会来看,媒体是奥运会最大的买单商,媒体给奥运会的钱是最多的。13.73亿电视转播权费,90%是给奥组委,这个钱几乎占到北京奥组委的一半,雅典和悉尼都是50%以上,我是作为体育传媒的一个老师,特别希望包括全运会在内,真的不能把媒体视作即便不是敌人,也不是和你相干的人,某种意义上,他是你的衣食父母。萨马兰奇就说媒体是奥运会的裁判,外国媒体是一届奥运会成功与否的决策裁判者,他强调了外国媒体,自己媒体说了不算。
网友:奥运会后国人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有骄傲的一种心态,也可以说是自豪。我想问三位老师,这种心态是国人应该有的心态,或者说这种骄傲的心态有点过?这种心态应该是什么程度的自豪或者骄傲?
韩乔生:"中国骄傲"这个概念,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就有人提了。上届奥运会,已经把"骄傲"这个词的含义有所改变,其实奥运会冠军不过是体育领域里面的冠军,我们主要学习这种精神。很多奥运冠军,可能在做人当中做得不很成功,身上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我们很多人不买他的账,但是不可否认他在体育当中的成绩。体育在今后两三年内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中国人不会把体育这种骄傲,体育这种成就辉煌,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这点不需要担心。
易剑东:"中国骄傲"这个词是江主席提出来的,悉尼奥运会结束以后,当时为28个冠军做六集专辑节目,那篇节目稿子是我写的。从那个时候讲"中国骄傲",更多是为运动场上运动员而骄傲。整个国家办大型赛事,被国际承认也是一种骄傲,我觉得中国这些年也没太自卑过,火炬传递过程中出现问题,我们凝聚起一种自尊心和自豪感。很多时候我们的很多东西并不被别人了解,在这个意义上要寻求自我认同和外部认同的统一,其实可以说是永恒的使命,所以才说开放是永恒的主题。体育的成绩是不是能够延伸到所有领域,我觉得不是那么容易,要寻求到很好的外部认同和内部认同统一,其实不仅自己要做得好,做好对外沟通,还要有外部对你认同的因素,这些因素不取决于我们自己,所以应该理性看待这次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大家的心态,可以有欣然的态度,可以有泰然的态度,但是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把这样一种东西延伸到自己控制不了的时间和空间。
主持人:今天非常愉快,几位专家和大家聊了这么多。奥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彩,不仅是奇迹,不仅是盛会,还带给我们无穷的奥运遗产和精神。感谢各位专家和网友的到来,谢谢大家!
三.申论要求
1.针对材料中讨论的主题,请概括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哪些宝贵遗产。(20分)
要求:表达准确、全面,叙述简明、清楚。字数不超过300字。
2.针对材料中提到的"北京奥运会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志愿者",请分析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组织工作对以后志愿者工作有哪些重要启示?(15分)
要求: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以下两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3."奥运会给媒体人带来最大的启示,就是你需要做的是人的体育,人的奥运。用最简单的汉语来阐释就是人的奥运,人的体育。"请说明,这表达了怎样的观点。(15分)
要求:简明、准确地阐述该观点,不超过200字。
4.请以"开放的中国拥抱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自选角度。
(2)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3)字数在800 1000字。
以下两题仅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5.奥运期间,北京采取单双号限行等措施保障空气。请你就奥运会后北京的环境问题,提出对策。(25分)
要求: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
6.奥运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请就如何继承奥运遗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参考给定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